其他
印象新贵州|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贵州见闻录
贵州变了,而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!
备好的晕车药和登山鞋,却派不上用场 “夜郎万里道,西上令人老”,都知“蜀道难”,其实“黔路”也不易。虽然近年来贵州交通改善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,出发前记者还是备好了晕车药、登山鞋。 一路下来,记者的担心被证明纯属多余。采访车驶出贵阳,遇山穿洞、逢水过桥,历经万水千山却仿佛身在“高速平原”。 在平塘县“天空之桥”观光服务区,云雾中的平塘特大桥有三座超过300米高的桥塔,远远望去,就像翩翩起舞中裙摆展开的苗族姑娘,潇洒飘逸。
游客在贵州平罗高速公路“天空之桥”观光服务区观景台观赏平塘特大桥(2023年4月1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
贵州、云南交界处的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(2023年8月1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
已投入运营的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(2023年5月2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
因为“村超”而走红的贵州省榕江县,在尝到数字引流带来的人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甜头后,明确提出“数据是农资、手机是农具、直播是农活”。在新媒体加持下,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偏远小县,如今声名鹊起。
观众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现场观赛(2023年8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
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“红飘带”数字体验馆,AI虚拟交互、全息影像、全维度机械运动、三维声场……数字技术打造逼真的长征场景,让参观者身临其境。
观众在位于贵阳市的“红飘带”数字体验馆内观看体验长征故事(2023年10月2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
从“风生水起”到“落地生根”再到“集聚乘势”,贵州大数据发展迈过三级跳。不沿边、不靠海的贵州,靠着耕“云”种“数”,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“蓝海”。“数字贵州”“中国数谷”,未来可期。 文体旅融合做活山水文章,打造“诗和远方” 在贵州,旅游似乎什么都可以加:文化+旅游、大桥+旅游、体育+旅游、康养+旅游…… 云雾盘山绕,溪水穿寨流。山与水数万年的相依相生,造就了万峰林的群峰、黄果树的瀑布、荔波的小七孔;苗族的山歌、瑶族的药浴、水族的水书,众多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,给贵州的旅游赋予了独特内涵。
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景区(2023年9月15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
“天生丽质”的贵州,过去游客并不多,主要是担心路不好走、饭不好吃、觉不好睡。近年来,极大改善的交通、方兴未艾的民宿、民族特色的饮食,加上热播话题“贵州很值得”“村超”等,让许多小众目的地旅游一天比一天火。 贵州南部的荔波县,各类旅游资源富集,素有“地球绿宝石”的美誉。记者在小七孔风景区看到,虽然眼下不是传统旅游旺季,但游客依然络绎不绝。 在三都县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,水族传统的马尾绣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。绣女们将马匹的尾毛与白色丝线均匀缠绕,一针一线绣成的各种精美绣品,不仅受到市场欢迎,也为她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。 挖掘特色产品、依托科技赋能、开发精品线路……凭借独特的山地、溶洞、温泉等自然资源,结合红色文化、民族特色、民俗节庆等人文资源,“长在深闺”的贵州旅游,正在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。
游客在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游览(2022年8月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贵州接待游客人数、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.8%和26.2%,旅游业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,有效带动餐饮、住宿等服务业加快恢复。 产业改变生活,从奔赴他乡到回归故乡 全球每7把吉他,就有1把产自贵州正安县;全球每10个羽毛球,就有1个来自贵州锦屏县;全国每25只打火机,就有1只来自贵州罗甸县……
顾客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内洽谈吉他销售事宜(2023年6月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
从原材料到销售市场,一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,让刚刚进城的农民,有了活干、鼓了钱袋、开了眼界,支撑起当地一个又一个产业园区。 贵州,这个昔日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,长期以来留给外界的印象,农民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要么是外出务工讨生活。而今,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产业工人,“打工仔”变身乡村振兴“新农人”。 在榕江县万亩车江大坝上,斜风细雨中,一群农民正在忙着采摘茄子,打包发往珠三角。贵广高铁的开通,将榕江县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交通圈,山高水远的榕江,已成为大湾区市民的粮仓、菜篮和果园。 在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,村里办起了工厂,把世世代代种植的红薯加工成“酸辣粉”,借助网络直播成功“出圈”,在电商平台月销百万单。从贫困村到“亿元村”,周寨村的“华丽转身”,仅仅用了三年多时间。 依托丰富茶资源,贵州还崛起了多家“新茶饮”企业。比如位于遵义市湄潭县的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同全国100多个奶茶品牌、5万多家线下门店合作,持续提供新茶饮创意和拼配方案。 “当前,加快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。”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旭升说,贵州正在大力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转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,奋发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,开创经济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。
(来源:新华社)
编辑:胡凯瑜
统筹:晏海艳 胡锐
编审:庞博
更多新闻